酷传可查得产品累计下载次数,通过行业数据对比可判定产品所处阶段,那么在了解用户生命周期后,我们还能做什么?下面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。
产品阶段判断
为了了解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,我们可以通过酷传查询其累计下载次数。将这一数据与整个行业的市场规模以及潜在用户总数进行对比,心中便能有个大致的判断。对于那些初创的小型产品,若其累计下载量较少,与行业整体规模相比,可能正处在成长初期阶段。
导入期是让潜在顾客成为我们产品的用户,这相当于吸引新顾客的过程。在这个阶段,产品需要积极推广,吸引更多潜在顾客试用,就好比新开张的店铺,需要吸引顾客进店一观。
用户生命周期认知
弄清楚用户目前所处的生命周期至关重要。不同发展阶段的用户,对产品的需求和表现各有不同。以导入期用户为例,他们可能对产品还不够了解。
需要留意的是,个人用户在初期使用后可能会离开。比如某些社交应用,用户完成注册登录后,若新手引导做得不到位,他们就会放弃使用,进而进入流失阶段。
产品适用阶段
从产品发展的角度来看,在初创阶段,往往无需进行用户生命周期管理。原因在于,那时资源有限,用户数量也不多。以新成立的小公司开发的App为例,用户数量有限,因此没有必要投入大量精力进行管理。
我们主要聚焦于提升成长期和成熟期用户的个体价值。具体来说,这表现在增加用户活跃度、促进转化、实现付费以及提高用户留存率。以电商产品为例,我们希望用户能频繁下单,并多次购买。
用户阶段定义
需依据用户行为划分其所在的发展阶段。以脉脉为例,需确定活跃用户在成长期的具体特征。通过数据搜集与解析,我们发现关注十个行业人脉的用户正处在成长阶段。
确立了这个准则,我们便可以针对那些尚未步入成长阶段的用户进行指导。举例来说,可以向他们推荐一些社交关系,激发他们去拓展更广泛的社交网络。
用户行为路径梳理
以脉脉为例,我们对其用户从初次接触至熟练运用的过程进行了详细梳理。此过程中,存在两种典型的使用轨迹,这些轨迹揭示了用户如何逐步深入地掌握并使用该产品。
要解决用户在不同阶段价值提升的问题,首先需挑选出处于更高价值阶段的用户。接着,收集他们的行为资料,分析产品中哪些功能模块对他们后续行为产生了影响。
流失用户定义与挽回
通过数据分析,我们可以识别出哪些用户已经流失。以某社交应用为例,如果在10天内未曾使用过该应用的用户,就被视为流失用户。观察用户回访次数与流失天数之间的关联,可以发现,在流失10天后,用户的回访率会降至5%以下。
以拼多多为例,我们要探究那些在成长期流失的用户在流失前都有哪些行为。仅仅知道流失的用户是谁、他们有哪些流失前的行为是不够的,更重要的是要找到方法,将他们留住。
在进行产品运营的过程中,是否曾面临过如何设定用户生命周期阶段的挑战?不妨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,然后在评论区分享一下你的相关经历!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