骗局频发
近期,假冒微信公众号的欺诈行为频发。南京市民徐先生于5月10日收到一条短信,提醒他的汽车年检即将结束,并指导他关注“南京车辆在线审核”公众号进行网上年检。然而,车管所工作人员告知,该短信及公众号均为虚假信息,非官方认证。这样的诈骗事件不仅在南京发生,泉州等地也有类似案例出现。
许多人因此蒙受了损失。网上,各式各样的公众号文章真假难辨,稍不留神就可能中了骗子的计谋,要么钱财受损,要么个人信息被窃。
假号特征
公众号分为两类,一类是经过认证的,另一类则未认证。未认证的公众号注册流程十分简便。个人用户只需提供一些基本信息,就能轻松完成注册。然而,个人主体无法完成认证。这一漏洞被不法分子利用,他们纷纷注册了大量假冒的公众号。
网上存在众多个人或组织代为办理公众号注册及认证。记者询问了一位自称“wx批发号”的人,他透露认证费用为300元,若包含注册和认证,总计需600元,并可协助开通支付功能。这种现象使得虚假公众号的生成变得更加简单。
背后原因
王四新教授,他是中国传媒大学的老师,指出现在公众号的真假很难辨别。这主要是因为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公众号注册管理的缺陷,企图通过不正当途径获取巨额利益。此外,许多人没有辨别网络信息真伪的能力,而且某些行业和法律规范未能与时俱进,这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。
这些不法分子认为,通过创建虚假的公众号可以轻易迅速地赚取金钱,因此,网络上假冒公众号的数量不断增多,给公众带来了诸多不便以及潜在的风险。
社会危害
在短期内,那些假冒的公众号很难被完全根除。它们可能会误导大众,甚至侵犯他们的权益。它们可能发布虚假广告,诱使人们购买无益甚至有害的商品。更严重的是,它们还可能盗取个人信息,进而从事其他非法活动。
这些危害不仅给个人带来了损失,还扰乱了社会的正常运行。大家心里都感到不踏实,不确定哪些公众号发布的信息是可信的,对网络环境产生了担忧。
防范建议
朱晓峰专家提出了两点意见。首先,在使用公众号时,用户需特别谨慎,尤其是对那些信息来源不明的公众号。其次,在日常生活中,大家应增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,尤其是对那些敏感信息的保护。通过这些措施,我们可以更有效地防范潜在的风险。
网络平台的管理者承担着遏制虚假公众号的关键职责。他们必须增强管理观念,提升管理能力,迅速辨别并关闭违规账户。一旦察觉到异常情况,应立即报告并配合警方进行侦查和处理。
多方行动
王四新教授强调,为了遏制假冒公众号的欺诈行为,相关部门需增强监管措施。国家网信办、工信部等监管单位需切实履行平台监管职责。首先,需改进现有制度,削弱假公众号的诱惑力,并且确保那些意图开设假公众号的人无法从中获利。
监管部门需与平台、警方等紧密协作,构建一个全面的安全防护网。只有大家齐心协力,方能有力打击假冒公众号的诈骗行为,让网络环境恢复清朗。
日常生活中,大家是否遭遇过假公众号行骗?若您有过类似经历,欢迎在评论区交流。同时,恳请大家点赞并转发此文,提高大家对防范假公众号的认识!
发表回复